政府信息公开
索  引 号: 11220821013600451B/2014-08428
分  类: 其他 ; 通知
发文机关: 镇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4年10月21日
标      题: 镇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赉县气象为农服务专项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
发文字号: 镇政发〔2014〕18号
发布日期: 2014年10月21日
索  引 号: 11220821013600451B/2014-08428 分  类: 其他 ; 通知
发文机关: 镇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4年10月21日
标      题: 镇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赉县气象为农服务专项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
发文字号: 镇政发〔2014〕18号 发布日期: 2014年10月21日

各乡(镇)人民政府、国有农林牧渔场,县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镇赉县气象为农服务专项规划(2014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镇赉县人民政府

                                                  20141021

 

 

镇赉县气象为农服务专项规划

20142020年)

 

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和农村改革发展服务的职能和作用,根据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需求与现状  

(一)需求分析 

《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职能和作用,要求气象部门必须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农业发展战略、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组织农业防灾减灾等重大决策提供优质的农业气象服务,为农民提供直接的最需要的专业气象保障服务。如何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建设、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多元化、精细化、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是新形势下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发展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当前,我县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以及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气象为农服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县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等新兴农业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成为满足社会民生、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高效农业门类,也是气象为农业服务新的增长点。种植业、烟业、畜牧业以及农产品储运加工业等的全面发展也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更多更具体的要求。面对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迫切要求气象部门开展面向农林牧等各业的农业气象服务,以增产增收、提高效益为目标,开展全方位、全程化的农业气象服务,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需求。

 (二)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县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取得了长足进步。

1.农业气象观测网初具规模,建成分布在各乡区域气象观测站,在水稻、烟叶、玉米示范田建了农田小气候仪器,基本实现对主要农业气象要素的专业化观测,为农业气象服务提供基础信息;

2.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体系逐步发展完善,农业气象服务已成为相对成熟的一项重要专业气象服务;

3.农业气象情报预报业务领域不断拓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养殖业等气象服务不断完善,服务效益不断提高;

4.正在开展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工作,农业适应气候变化业务逐步发展;

5.大喇叭、显示屏、手机短信等农村气象信息服务逐步完善,已成为气象为农服务与防灾减灾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

面对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气象为农服务也存在很多不适应发展需要的问题。主要是: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有限、针对性不强、时效不高、覆盖率不够,不能充分满足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尤其是农业防灾减灾、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等对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提出的新需求;农业气象观测资料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农业气象试验基础落后;农业气象服务的科技支撑乏力,分析评估产品定性多、定量少,农业气象服务技术仍显落后;农业气象服务队伍力量薄弱,业务能力不适应发展需求。以上问题亟需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现代化建设加以解决。

 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大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现代农业为导向,坚持把气象为农业服务作为首要任务;坚持需求牵引、服务引领、统筹规划、总体布局可持续发展。加大农业气象预测预报、诊断分析、监测评估与观测试验的现代化建设力度,强化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的科技支撑能力。

 (二)总体目标  

 2020年,县政府组建镇赉县气象为农服务专家队伍的体制机制。初步建成适应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基本满足农业防灾减灾、农业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与整个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协调发展,功能先进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进一步拓展农业气象服务领域,发展、完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强化面向决策、农村农民、以及农村种养大户、农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专业用户的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农业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农业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以及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农业气象服务信息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基本覆盖到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用户,实现传统农业气象服务向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的转变。

 (三)基本原则 

1.需求牵引,服务引领。坚持以现代农业需求为牵引,以公共气象服务为引领,围绕服务新形势下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

2.突出重点,集约发展。以粮食安全保障、农业防灾减灾、农业应对气候变化为重点,理清气象为农服务发展思路。

3.统筹规划,稳步推进。着眼于科学发展,整合资源,统筹协调,使气象为农服务发展方向相对集中和稳定,结构更加优化,专业气象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

 (四)技术路线 

以服务现代农业为导向,以现代化、立体化、规范化观测为业务基础,以“3S”技术、模拟模型、数值天气预报产品释用、风险分析评估、计算技术及现代通讯技术等为主要技术手段,与天气、气候预测预报业务紧密结合,与农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制作全程性、系列化、精准化的多元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产品。

研发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指标体系,建立农业气象服务数据库,制定服务流程与技术规范。针对面向决策、农村农民、以及农村种养大户、农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专业用户的农业气象服务需求,制定和完善决策农业气象服务方案,明确服务重点,规范服务产品;完善适应农村农民用户需求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平台,开发制作精细化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依托现代农业气象业务产品,进行满足专业用户需求的服务产品深加工。依托公共气象信息发布平台,综合运用大喇叭、显示屏、手机短信等技术手段,建立覆盖城乡社区、立体化的农业气象服务信息发布系统。建立农业气象科普基地,开展农业气象科技知识的普及与技术咨询服务,提高农民利用气象信息安排农业生产活动和防御灾害能力。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气象适用技术, 实现技术服务的规模化。

 三、主要任务 

强化决策农业气象服务,提高农业气象决策服务意识,增强决策农业气象服务的主动性、敏感性、综合性和时效性;针对农村、农民等农村社会公众的需求,开发精细化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加强对各种农事活动的气象指导,强化农业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针对农村种养大户、农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专业用户的需求,开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大农业生产的专业农业气象服务;发展、完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建立农业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推进农村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站和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

 (一)强化决策农业气象服务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防灾减灾、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等对农业气象服务的重大需求,加强决策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向决策部门提供关键农时农事季节的气象监测分析、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影响评估、灾害风险分析与预测预估、农作物产量预报、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决策服务。增强决策农业气象服务的主动性、敏感性、综合性和时效性。

建立健全与相关部门的多渠道沟通协作机制,制定和完善决策农业气象服务方案,明确服务重点,规范服务产品,提高服务针对性;研究党政决策部门关注的农业发展重点、热点、新点,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滞后服务为超前服务,提高服务敏感性;加强对农业气象信息综合分析,提高服务综合性;建立畅通快捷的服务产品至党政决策部门的发送渠道,提高服务时效性。

 (二)加强面向农村、农民的农业气象服务 

强化面向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的农业气象服务。开发精细化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开展农用天气预报服务,加强对各种农事活动的气象指导;强化精细化农业气象情报服务;加强农业生产的气象咨询服务和农业气象科技知识的普及;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完善农业气象服务信息发布系统,提高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传播能力,到2020年,农业气象服务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

研发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指标体系,建立和扩充农业气象服务数据库,建立适应农村农民用户需求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平台,开发制作精细化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建立农业气象科普基地,开展农业气象科技知识的普及与技术咨询服务,提高农民利用气象信息安排农业生产活动和防御灾害能力;依托公共气象信息发布平台,综合运用大喇叭、显示屏、手机短信等技术手段,建立覆盖城乡社区、立体化的农业气象服务信息发布系统,解决农业气象信息发布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发展面向专业用户的农业气象服务 

面向农村种养大户、农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保险部门等专业用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过程,以及农产品储运、加工、销售等专业农业气象服务;开展农业气象适用技术推广、示范和咨询;探索和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农业再保险气象服务。

 四、 保障措施

为顺利实现本规划的目标、任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从全局出发,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科技支撑,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建立广泛的合作机制,全面保障规划的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关于气象为农业服务的要求和部署,成立以分管农业县领导为组长的气象为农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努力形成全县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合力,共同推进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发展。

 (二)强化科技支撑 

规划目标的最终实现,将有赖于一系列关键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

1.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及其业务应用;

2.现代农业气象指标的建立;

3.现代农业气象动态化、精细化预报技术方法;

4.农业气象灾害动态监测、定量化评估和风险分析技术方法;

5.卫星遥感定量监测技术方法;

6.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评估方法与风险应对技术;

7.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环境气象监测与保障服务技术;

8.现代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和任务的科学调整与优化等。 

(三)狠抓队伍建设 

气象为农服务的发展迫切需要人才队伍的保障。按照《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人才体系建设的意见》(气发〔200925号),加强农业气象服务队伍建设。针对我县气象为农服务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培养选拔23名具有农业气象专业技术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岗位,扭转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人员短缺的局面。重视农业气象科普队伍建设,加强农业气象科普工作,提高农民和农村气象信息员的气象科技素质,推动农业气象科技下乡、进村、入户,使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农业气象适用技术能为农民所用,真正转化为农业生产力。

(四)加大投入力度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支持力度,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是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保证。在充分核定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任务的基础上,核定业务服务运行维持经费,纳入政府预算,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长期性,保证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顺利运转。

(五)建立合作机制

又好又快地推进我县气象为农服务的发展,必须积极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部门交流与合作。以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综合利用等形式,加大与农业、林业、水、畜牧业等涉农部门之间的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交流,建立相应的协作机制。加强科研单位的合作交流,鼓励业务和科研人员联合申请科研项目,充分利用天气、气候等业务的先进技术成果,提高农业气象科研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