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镇赉县“十四五”时期肉牛产业
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镇政办发〔2022〕10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国有农牧渔场、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
《镇赉县“十四五”时期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已经县政府2022年第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镇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8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
镇赉县“十四五”时期肉牛产业
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秸秆变肉”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吉政办发〔2020〕28号)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做大做强肉牛产业十条政策措施的通知》(吉政办发〔2021〕15号)精神,充分发挥我县肉牛产业的基础优势和资源优势,实施肉牛产业发展战略,推动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将肉牛产业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第十一届八次、九次全会部署,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抓手,以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畜牧产能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升镇赉县肉牛及牛肉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为重点,加快构建镇赉县肉牛现代繁育体系,拓展肉牛产业增值增效空间,促进共同富裕,坚定不移把“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打造成现代农业标志性工程。按照县委、县政府“三双一旅”战略总要求,坚持“强基、扩面、提质、延链、赋能”十字方针,完善“五位一体”工作机制,主推扩群增量“五种模式”,逐步提高镇赉县肉牛产业的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龙头带动、典型引领的原则;坚持大小同抓、共同参与的原则;坚持外引内繁、自我发展的原则;坚持退村入园、示范先导的原则。
三、发展目标
2021年全县肉牛发展到8万头,力争按照每年33%的速度增长,到2025年底,全县肉牛可发展到25万头,出栏肉牛10万头,实现牧业产值20亿元。10万头肉牛屠宰场以及冷链物流建设工程全部达产达效,肉牛养殖基本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预计年销售收入25亿元,年利税7000万元。
四、扶持对象
(一)户籍所在地为镇赉县境内,并且在户口所在地长期居住的住户;
(二)从事肉牛养殖业的企业法人、专业合作社、肉牛养殖大户和个体肉牛养殖户;
(三)在镇赉县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并在本县行政区域内从事肉牛产品生产的独立法人企业和机构。
五、产业布局
根据全县养殖基础、资源条件、发展优势及潜力,构建“三区”产业格局:肉牛养殖规模发展区、潜力增长区和产业园区。规模发展区:选取黑鱼泡镇、莫莫格乡、坦途镇、哈吐气乡、东屏镇、建平乡、镇赉镇7个乡(镇),着重发展规模化肉牛养殖,打造5个“万牛镇”,每个乡(镇)打造2个示范“千牛村”;潜力增长区:选取沿江镇、大屯镇、五棵树镇、嘎什根乡4个乡(镇),适度扩大规模发展,每个乡(镇)打造1-2个“千牛村”;产业园区:引入有带动作用的肉牛养殖规模企业 1-2个,以规模企业为龙头,采用“公司+园区+合作社+农户”和“公司+园区+农户”发展模式,实现互惠互利的经营方式,建立健全新型利益联结机制。
六、主推模式
(一)“公建私营”模式。继续扩展“四大肉牛扶贫基地”养殖规模,到2023年底实现养殖总量3万头。认真总结“公建私营”经验,利用整合资金、政府债券政策,再建设一批肉牛产业养殖基地,招引域内外有实力的养殖业龙头企业入驻实施肉牛养殖,通过“筑巢引凤”“交钥匙工程”,推动养殖企业轻资产运营。
(二)“统养分管”模式。实施特色养殖扶贫基地三期工程,建设11个单元的组合式养殖园区,依托和合牧业有限公司,招引有意愿但无经验的社会资本,实施统一饲养、管理、防疫的托养式服务,2022年底投产当年养殖基础母牛10000头,力争利用3-5年时间,培育孵化出8-10个千头牧场。
(三)“放母收犊”模式。依托和合牧业将配种怀胎3个月的怀孕母牛发放给养殖户进行庭院养殖,由企业的专业技术团队负责养殖技术指导,与养殖户签订保底订单回收合同。到“十四五”期末,带动家庭养殖户400户,发放繁殖母牛20000头。
(四)“小规模大群体”模式。加强基层基础服务,鼓励农户自繁自育,藏牛于户。鼓励村支部书记及班子成员、致富能人率先垂范亲自养,领办创办合作社带头养。规模发展区各乡(镇)要在每个村培育创办1个养殖合作社,通过示范引领,逐步带动整屯推进,达到户户有牛养,力争“十四五”期末,全县规模以下养殖户达到3000户,养殖规模达到8万头。
(五)“出村入园”模式。支持肉牛养殖大村的所有散养户“出村入园”,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村集体+合作社+养殖户”等形式集中饲养,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园区,实现“人畜分离”,鼓励支持规模发展区乡(镇),在适合村屯实施“出村入园”项目,原则上到“十四五”期末实现应出尽出。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府引导。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采取“就高不就低”和“先建后补”原则,对肉牛养殖场建设、肉牛园区基础设施、基础母牛扩群、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粪污资源化利用、肉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建设及运营等给予资金补贴。对于进入我县的肉牛龙头企业,可采用政企合作,政府代建、企业回租的模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充分调动行业内企业、社会各界人士和农民发展肉牛产业的积极性,加快推进肉牛产业发展。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肉牛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引进具有饲料加工、品种改良、规模养殖、屠宰加工、精细开发、冷链物流、有机肥生产能力,并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群众发展肉牛产业的龙头企业。推动龙头企业和养殖场(户)对接,将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对引入屠宰肉牛的龙头企业,应缴纳的土地出让总价款可在一年内分两期缴纳,每期按总价款的50%缴纳。按照企业规模采用基础设施配套费补助的方式给予企业奖励。对于为镇赉县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龙头企业,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重点支持。
(三)加强金融支持。完善“五位一体”机制,加强政府、养殖场(户)与各银行、保险机构、担保公司协商合作,积极探索和创新金融支持肉牛产业贷款品种和方式,降低贷款准入门槛,延长贷款期限,执行优惠利率,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对建档立卡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申请5万元以内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养牛贷款,在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中统筹安排贴息资金,按现有政策给予三年全额贴息补助;对其他有意愿养殖肉牛的农户,金融机构给予5万元以内三年全额贴息贷款。
(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积极争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支持肉牛规模养殖场建设完善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严格落实养殖场环评审批和备案管理制度。通过宣传、执法监管等综合手段,引导散养户主动将粪污运送至集中收储点存放,实现分户收集、集中处理。积极推广“畜禽粪污+玉米秸秆”堆积发酵、有机肥加工等实用技术,促进养殖粪污全量还田利用,保护土地生产性能,实现种养循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肉牛产业发展的各项资金扶持政策,做到应补尽补。
八、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的镇赉县肉牛产业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
(二)强化责任落实。建立目标责任落实机制,将发展肉牛产业纳入年末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坚持因地制宜和突出重点的原则,明确具体推进措施;建立督导反馈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及时摸清推进肉牛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问题清单、交办相关属地和部门协调解决、跟踪落实。
(三)加强政策宣传。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主流媒体及多媒体新平台,全方位宣传肉牛养殖技术和政策措施。及时挖掘、总结和推广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结合工作调度机制,定期报送宣传素材,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营造良好产业发展氛围,确保肉牛产业做大做强。
附件:镇赉县肉牛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